经典电路之“电压掉电监测电路”
电路在电压掉电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经常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比如音响,内部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在被突然拔掉电源时会发出刺耳的爆破音。
如果加入电压掉电监测电路,当监测到电压掉电时,输出一个信号来触发静音电路工作,就可以消除爆破音。(静音电路,可以是在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与喇叭之间加入继电器,要静音时,控制继电器断开与喇叭的连接)
上图是这里要介绍的一个电压掉电监测电路。
电路说明
电压掉电监测电路,监测的是电压 VCC。当 VCC 的电压下降到一定阀值时,三极管 Q2 导通,可以将外部电压拉到 0V;否则 Q2 不导通,对外相当于开路。
原理分析
VCC 是要监测的电压,这里以 VCC 等于 12V 为例进行分析。
1、当 VCC 上电时,通过电阻 R1、二极管 D1 对电容 C1 充电。VCC 稳定在 12V 后,经过 R1、R2 的分压,D1 的左边为 11.25V。经过 D1 后降低了一个二极管压降,即 0.7V,最终电容 C1 的电压被充到 10.55V。
2、VCC 稳定在 12V 后,Q1 的 b 极也为 12V。由于 b 极比 e 极电压还高,三极管 Q1 不导通。Q1 不导通,则 Q2 的 b 极没有电压,Q2 也不导通。
3、当 VCC 掉电时,需要掉到一定的阀值,Q2 才会导通,并对外输出 VCC 掉电的信号。下图画出了三个放电回路。
放电回路①:当 VCC 降低到 9.85V 时,电容 C1 的电压为充满电时的 10.55V,比 Q1 的 b 极(9.85V)高 0.7V,C1 通过 Q1 的 eb 极、电阻 R3、VCC 放电,于是 Q1 被打开。
放电回路②:Q1 被打开后,电容 C1 的电压通过 Q1 的 ec 极、电阻 R4、Q2 的 be 极到地。Q2 的 b 极电压为 0.7V,于是 Q2 被打开。
放电回路③:Q2 被打开后,将外接的电路电压拉到地,通过这个动作告知外部电路:VCC 掉电啦!
电路参数设定说明
可以设定电压侦测电路的响应阀值:方法是调整 R1 与 R2 的比值。上面的例子是 VCC 掉电到 9.85V 时,电路输出掉电信号。
可以设定电路输出掉电信号的持续时间:方法是调整 C1 的容值、电阻 R3 的阻值。如增大 C1、R3 和 R4 的值,可以延长 C1 放电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Q2 持续拉低的时间,最终延长了电路输出掉电信号的持续时间。要知道,有时候持久是很重要的。。。
众所周知,当电路在电压掉电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经常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否则将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意外情况。本文所介绍的“电压掉电监测电路”便由此应运而生,一起看看吧!
常看见许多初学者在检修电路时在电阻上折腾,又是拆又是焊的,其实修得多了,你只要了解了电阻的损坏特点,就不必大费周章,而运算放大器也是一样!
压敏电阻,这种电阻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也是工程师们经常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电阻,但仍然有部分小伙伴对它不甚了解,今天小R便与你们一起来学习它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今天小R为大家带来二极管的串、并联使用分析,相信3分钟的阅读体验后,大家也会和小R一样感叹一句:“选对方案设计对电路的稳定性真的是太重要了!”
I2C(内部集成电路)是一种多主机至多从机的两线串行总线标准,可实现串行通信。I 2 C(集成电路间)是一种多主从到多从两线串行总线标准,可在几米长的电缆上以多种比特率(取决于支持的模式)进行串行通信。I 2 C相对较旧,但仍然非常流行,于1982年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