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市场见长,罗姆的传感器有话要说
可穿戴设备不知在何时火了起来,一个小小的手环、手表就能监控人体的健康,然后各大公司又推波助澜地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大家也开始关注这这种医疗的跨界的应用,可穿戴设备市场开始有了飞一般的增长。
根据Forrester的资料显示,到2022年,智慧手表将占据穿戴式装置市场的55%占有率,比起2016年的21%足足提高了三倍,市占比比起健康手环有明显的提升。因此过去研发健康手环的品牌商,现多转为研发智慧手表。
预计2018年产量将达到7500万台
根据数据来看,从2015年开始,可穿戴设备的产量有了明显的增加,2017年已接近6000万台,在这样的高速增长状态下,预计2018年可以接近7500万台。
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相对单一,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产量已占到可穿戴设备总产量的七成左右。其中智能手环的产量最多,而智能手表的产量在不断上升,在2020年有望成为行业主导产品。
除了智慧手表外,包括传统的血压机、血糖机,甚至是手术台上的仪器都将有望更数位化,而其中的芯片是关键零组件,背后的软件演算法也居功甚伟。
要实现手环测量脉搏,可以通过脉搏传感器,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面向运动手环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式设备领域,开发出测量脉搏信号的脉搏传感器“BH1790GLC”。
腰带类设备除了佩戴舒适,测量的参数也比手环等更精准。北京海利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监测腰带是一种可穿戴式的生命信息监测产品。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乐于应战一些风险系数较高的活动。比方,一些企业针对冒险爱好者应战自我极限的需求研发各式各样缓冲各种碰撞的防护设备,从护口器到防护服装,包罗万象。在美国以外的地区,这类设备当中越来越多地包含终极的个人防护:可穿戴安全气囊。
电子技术在卫生保健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提供了许多可能性;例如,通过跟踪身体参数远程监测病人的病情。其中一个例子是监测心率或血压,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被称为远程病人监测,即RPM。
罗姆半导体开发了BH1790GLC光学心率传感器,特别是低电流消耗,因此可以轻松集成到可穿戴设备中。传感器的接收器块具有增加的灵敏度,即使在低LED亮度水平下也能够检测心率信号,从而降低LED驱动电流消耗。此外,传感器将AFE模块直接集成到芯片本身,进一步降低了电流消耗。
可穿戴设备当然很好,但你必须佩戴它们。那么如果这种功能可以能直接印在你的皮肤上,效果也许更加惊喜。好吧,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有纹身,但听起来很快就有可能:CMU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耐用、灵活的电子临时纹身,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