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hm公司最新研发了一款1200V/300A的全碳化硅功率模块

分享到:

Rohm公司最新研发了一款1200V/300A的全碳化硅功率模块
  
可应用于太阳能功率调节器和相关工业设备中的逆变器和转换器。适用于高功率应用,相较传统的IGBT模块,新产品的开关损耗降低了77%,可应用在高频率条件下,并可使得冷却设备和外围部件尺寸减小。将碳化硅SBD和碳化硅MOSFET集成于单一封装内,可使最终产品尺寸和标准IGBT相当。最大Tj为175摄氏度。
 
1
 
TMS公司发布宽带0.1-6.0GHz氮化镓放大器
  
更小的尺寸系数阈值提升了对氮化镓放大器尺寸、重量和功率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最为严苛的商业和军方应用中对航空航天类产品的要求。产品(包含连接器)的尺寸为:2.5 in x 2 in x 0.42 in。在85摄氏度条件下,测量得到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0小时。输出功率范围在15~40 watts。单个放大器包括前置放大器和驱动级,可实现总增益最小值为50dB。
 
2
 
通用电气公司将在功率产品中逐步采用碳化硅器件代替硅器件 总增益最小值为50dB
  
有望实现功率转换器中的损耗减半,同时提升功率密度约50%。据此,风力应用和太阳能应用中的电力成本将持续降低,幅度可达4%。
 
3
氮化镓功率器件IP动态(知识产权)预示未来市场的上升趋势
  
Yole公司认为,对于想进军氮化镓功率技术市场的公司而言,具备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地位对于提高收益是必须的。了解知识产权环境非常重要,可以预期市场变化,发现商机,避免风险,作出战略决策以强化市场地位,使知识产权收益最大化。目前,International Rectifier在氮化镓功率器件方面有最好的专利布局,IR/Infineon有最强大的专利,将可能引领氮化镓功率未来市场。Transphor是最重要的专利竞争者,它的专利布局以及它与Furukawa,Fujitsu, On Semiconductor的合作关系将使其在氮化镓市场上占据领导地位。
 
4
 
Plextek RFI公司发布针对塑封表贴X波段氮化镓功率放大器的新设计
  
新设计针对0.25µm氮化镓晶体管(型号TGF2977-SM,由Qorvo公司生产)贴装于Rogers 4003印制电路板上的应用。在印制电路板上同时设计有高速漏极开关电路,实现脉冲模式工作,开启时间仅为20ns。经过优化后,该放大器能在9.3-9.5GHz频率波段中运行,小信号增益为11dB,在3dB增益压缩点处可实现37dBm的输出功率,相应的漏极效率优于55%。
相关资讯
碳化硅如何引领半导体新纪元?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半导体材料作为电子工业的基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经了从元素半导体到化合物半导体的深刻变革,如今已迈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黄金时代,其中,碳化硅(SiC)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

破茧成蝶:多晶碳化硅的未来革新之路与应用飞跃

面对多晶碳化硅(Poly-SiC)材料的未来,研究者们正聚焦于通过精细调控合成参数、采用先进烧结技术、深化缺陷工程、开发复合材料、制备高质量晶体、拓展应用范围、优化成本效益以及利用计算科学等多方面努力,以期全面提升材料性能,克服技术挑战,并开拓其在新能源、航空航天、半导体器件等关键领域的应用前景。

多维优化:解锁多晶碳化硅潜能的创新路径

多晶碳化硅(Poly-SiC)凭借其出色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然而,其性能受到晶粒边界缺陷的影响。通过细化晶粒、优化烧结工艺、引入杂质元素、复合材料增强、表面处理、热处理以及控制微观结构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多晶碳化硅的综合性能。

超越障碍:多晶碳化硅制备与应用的技术前沿探索

多晶碳化硅(polycrystalline SiC)的制备与应用面临着多重技术挑战,源于其复杂的多型性、晶界效应、苛刻的生长条件、微观结构的不均匀性、固有的缺陷问题以及加工难度。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材料特性预测与控制的难度,还影响了其导电性、热稳定性和整体性能一致性,进而限制了多晶碳化硅在高功率、高频电子和光电领域的广泛应用。

多晶碳化硅:开启半导体材料新时代的钥匙

多晶碳化硅(Poly-SiC),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包括高热导率、高击穿电场强度、高饱和电子速度以及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已成为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在电动汽车、光伏逆变器、智能电网、射频器件、工业应用、国防军工以及光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也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升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