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IGBT短路时的工作状态及其保护电路

分享到:

IGBT是一种结合了电力场效应管和电力晶体管导通、关断机制优点的大功率开关器件。相比于其他大功率开关器件,IGBT具有小驱动功率、快速开关速度、无二次击穿效应且易于并联的优势。因此,大功率IGBT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和新能源发电系统。
 
随着变流器容量和电压等级的增加,变流器的可靠性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作为变流器核心部件之一,IGBT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而短路保护是评估IGBT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进行IGBT短路保护实验时,由于IGBT特性和内部寄生电感的影响,当IGBT进行关断过程时,电流的变化率(di/dt)非常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限制短路电流的上升速率,延缓IGBT的关断时间。
 
以风电变流器为例,我们将讨论IGBT在短路情况下的工作状态以及短路保护电路的原理。
 
当IGBT发生短路时,应充分考虑其当前的工作状态。如果IGBT仍处于导通状态,由于直流回路中的电感较小,短路电流会非常大。这在电力电子应用中是不允许的。因此,需要通过放大区来限制IGBT在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短路电路中的电感量决定了IGBT的短路电流和功耗。如果电感量较小,关断过程中的电流变化率di/dt将非常大,导致IGBT迅速进入退饱和阶段,并使结温上升。反之,如果电感量较大,则关断过程中的短路电流会不断上升,但是IGBT端的电压、功耗和结温上升并不明显。然而,较大的电感量会导致关断电压尖峰非常高,必须控制在IGBT的阻断电压以下,否则会导致IGBT失效。
 
在IGBT短路时,快速退饱和引起的电压变化率dv/dt会导致门极电压增加,从而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增加功耗甚至损坏IGBT。同时,IGBT在短路情况下的集射极电压uce也会迅速上升。
 
短路保护的原理
 
SCSOA和短路维持时间
IGBT的短路保护旨在在IGBT发生短路时,在其损坏前及时将其关断,并将短路电流和保护关断时的I-U运行轨迹限制在IGBT的短路安全工作区域(SCSOA)内。短路时间的增加会导致SCSOA范围减小,同时SCSOA还与外部电路布线的电感和制造商的工艺结构相关。由于存在杂散电感,当短路电流较大时,IGBT的I-U运行轨迹容易超出SCSOA范围,从而导致IGBT失效。
 
退饱和检测技术广泛用于监测IGBT的短路情况。采用退饱和保护驱动时,IGBT的短路维持时间为tw=10us。在此期间,IGBT保护电路应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短路故障,并及时关断IGBT,以实现对IGBT的保护。
 
短路电流
当IGBT发生短路时,集射极电压(uce)缓慢上升至母线电压,较大的跨导(gfs)增加了短路电流(Isc)(在线性区时有公式:Ic=(Vge-Vth)*gfs),并伴有明显的过冲。短路维持时间越长,IGBT的开关和传导损耗就越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门极驱动必须快速关断具有较低短路维持时间的IGBT器件。唯一的方法是降低门极-发射极电压(Vge),使其低于阈值电压。在有源钳位的作用下,集射极电压(uce)快速达到钳位电压,从而抑制故障时的短路电流(Isc)。过大的Isc可能引起IGBT器件出现锁定效应或过电压击穿。当Isc超过IGBT内部寄生晶闸管结构的擎住电流时,会发生锁定效应,此时IGBT将失去门极的关断能力。因此,限制Isc的幅值可以有效预防锁定效应的发生。同时,在电路的杂散电感作用下,较大的di/dt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可能导致IGBT击穿。通过缓慢降低Vge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短路保护电路分析
 
下图显示了短路保护电路的基本框架。
 
短路保护电路
 
该电路通过监测集射极-发射极电压(uce)来检测IGBT的短路和过电流情况。当流经IGBT的电流超过一定阈值时,通态电压将急剧上升。在发生短路时,利用uce监视使能逻辑进行保护。当IGBT导通时,通过检测uce,并在预设时间内超过设定值时,会产生一个故障信号。内部软件平滑地关断IGBT,以实现保护。电路中的电压设定值和延迟时间可以通过外部RC回路中的电阻和电容进行设置。
 
在发生短路时,IGBT的集电极退饱和,图中的a点电位上升。当uce超过设定的门槛电压时,故障检测点被视为低电平,输出故障信号。经过触发逻辑电路判断后,会闭锁触发脉冲,从而使得传输到门极驱动放大电路的驱动信号也变为低电平。通过软关断电阻的作用,IGBT的Vge缓慢下降,抑制了电压过冲。
 
在正常情况下,电压门槛值为高阻抗状态,比较器的输出处于高电平。
 
短路保护电路中还包含有源钳位功能,即当发生短路时,uce迅速增大并产生非常高的过电压。然而,在钳位二极管的作用下,它稳定在钳位二极管的电压上,从而抑制了uce的过冲,防止IGBT击穿。有源钳位通常由3个钳位瞬态抑制二极管和一个稳压管组成(具体配置需根据使用的IGBT规格进行调整)。
 
结论
 
通常认为IGBT器件是电压控制器件,只需要提供一定电平幅度的激励电压,而不需要吸取激励电流。但实际上,IGBT的栅射极之间存在一个结电容,开通和截止过程实质上是对该结电容进行充放电。这个充放电过程导致产生一定峰值电流。在变频器输出电路中,IGBT工作在数千赫兹的脉冲下,其栅极偏压也是数千赫兹的脉冲电压。由于电容具有通交隔直的特性,相对于数十千赫兹的脉冲电容而言,电容的容抗较小,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充放电电流。通过上述分析可知:IGBT驱动应采用电流或功率驱动器件,而不是纯粹的电压控制器件。驱动电路的输出级也是一个功率放大电路,因为IGBT的驱动消耗一定功率,需要输出一定电流。对于功率较大的IGBT模块,需要使用功率较大的电路来驱动。

 

关键词:IGBT

继续阅读
【技术干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住宅储能解决方案

电池储能(ESS)解决方案除了应用于工业、发电之外,在家庭住宅部分,也成为当前应用与市场发展的关键。住宅的ESS解决方案所需的功率较小,但对转换效率与安全性的要求,仍与工业应用相同。本文将为您介绍住宅ESS解决方案的市场趋势,以及艾睿电子与Rohm推出的SiC相关解决方案的功能特性。

BMS低边驱动:原理揭秘、技术创新与未来展望

BMS中的低边驱动原理主要控制电池负极端的通断,通过功率MOSFET和相关控制电路确保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安全与高效。其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但通信时需隔离措施。未来,低边驱动将更智能化、集成化,注重安全性与能效优化,同时模块化、标准化也将成为发展趋势,以适应BMS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多样化需求。

高边驱动革新:BMS性能提升的关键所在

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BMS中高边驱动的性能要求日益提升。未来,高边驱动将朝更高精度、更稳定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集成先进传感器和算法实现精细充放电控制,并与其他系统协同工作提升整体效率与安全性。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将推动高边驱动技术创新,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始终是核心,需加强安全防护和可靠性设计。

BMS高边驱动:原理揭秘与应用挑战探析

BMS作为电池管理的重要部分,高边驱动是其关键组件,通过控制电池正极开关实现充放电过程的精确控制。高边驱动需应对电池复杂特性、高电压大电流挑战,并解决散热和电磁干扰问题。同时,高边驱动设计需考虑电池包与ECU共地问题,确保通信正常。高边驱动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系统整体运行效果,需不断优化设计以满足电池管理需求。

反馈光耦经典连法揭秘,创新引领未来!

反馈光耦通过光电转换实现电路的稳定可靠反馈控制,在电机控制、开关电源、通信和计算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未来,反馈光耦将朝着高速化、高精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数据传输和测量控制需求,同时融入智能化系统提升系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