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LED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耐用!

分享到:

随着消费者们对用车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车企也在努力提升新车的安全性能和配置。其中照明是关乎到夜间行车的安全,前大灯拥有好的照明性能、后尾灯能够及时警示后方车辆显得尤为重要。
 
在如今,依然有不少车全系标配卤素前大灯,如果是带有透镜的倒还能接受,像H4接口的大灯,往往照明效果强差人意,在夜间开了等于没开,通常就被大家称为蜡烛灯,开车的驾驶员就更辛苦了。在新技术还没出来之前,不少人都挺追捧氙气大灯的,除了新车会装配之外,不少车主在购车之后会自行找到后市场店家改装,丰富的大灯搭配很受欢迎。
 
但是,汽车尾气、香烟的烟气、密封橡胶排气等气体与LED内部广泛使用的银会发生硫化反应,导致LED光通量严重下降、色温明显漂移,甚至出现死灯现象。当汽车的刹车灯、方向灯、尾灯等出现LED硫化现象时,将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如何让汽车上的LED适应越来越严苛的环境?近日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发布了业界首款完全无银的高亮度红色LED“SML-Y18U2T”,大幅度的提高了汽车灯具尤其是刹车灯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可靠性。 ROHM光学模块生产本部LED制造部商品企划组组长吉田晃久、罗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设计中心副所长水原德健日前举行记者见面会,描述了ROHM的这一超强产品以及ROHM在LED领域多年耕耘的成绩。
 
1
ROHM光学模块生产本部LED制造部商品企划组组长吉田晃久
 
 
2
ROHM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设计中心副所长水原德健
 
 
 
ROHM与LED
 
据ROHM上海设计中心副所长水源德健介绍,成立于1958年的ROHM早在1973年就开始生产LED,可以说是LED生产的先行者。从下图可以一览ROHM在LED产品的发展历史。水源先生特别强调了值得骄傲的几个节点,即自1973年之后,1996年生产绿光贴片LED,2002年推出蓝光贴片LED,2007年PICOLED(超小型、超薄型)面世,2009年超高亮度、薄型红绿蓝(RBG)开始生产,2013年的带透镜表面贴装LED、2016年的带反射超小型高亮度RGB、2017年业界标准1608产品阵容扩充纷纷投向市场,彰显了ROHM在LED领域多年不懈的努力。
 
3
 
ROHM LED产品的发展历程
 
优势源于独特的技术和品质管理
 
由于采用了严格的品质管理和垂直同型生产体制,ROHM实现了小型化、单亮度等级、通用色彩、抗硫化的技术优势。水源先生介绍到,品质管理包括易于组装工序执行的芯片设计、超小型产品也执行可追溯体制以及采用与车载级品质相应的工序管理制度。而垂直统合生产体制也称为一贯生产体制,它的核心魅力是无论老产品还是新产品开发都坚持从元件到成品都由ROHM来独立完成。
 
总结
 
随着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车灯技术也是层出不穷,ROHM的LED在恶劣的环境下显然具有更长的寿命,这对一些需要经常在恶劣环境下用车的显然是一个好消息,有了ROHM的LED,就不需要频繁更换大灯,行车安全也得到了提升。
 

 

继续阅读
ROHM开始提供业界先进的“模拟数字融合控制”电源——LogiCoA™电源解决方案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面向中小功率(30W~1kW级)的工业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开始提供LogiCoA™电源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以模拟控制电源*1级别的低功耗和低成本实现与全数字控制电源*2同等的功能。

隧道二极管技术:全球发展及未来探索

隧道二极管作为关键半导体器件,在高速开关、高频振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其技术革新,实现性能提升。同时,集成化、微型化及智能化发展也是未来重要方向。国际上隧道二极管研究集中在材料优化、制造工艺提升等方面,国内也呈现出蓬勃态势。

隧道二极管技术突破:性能提升与难点攻克新路径

隧道二极管基于隧穿效应工作,需精确控制材料、掺杂和几何结构以提升性能。然而,其热稳定性差、电路设计复杂、脉冲幅度小以及制造难度高限制了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需研究新材料、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稳定性。

隧道二极管:隧穿效应揭秘,负阻特性引领新应用

隧道二极管,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隧穿效应工作,其核心结构是高度掺杂的p-n结,形成了非常窄的耗尽区。在电压作用下,电子能够直接通过量子隧穿效应穿越耗尽区,形成独特的非线性电流-电压关系,表现为负微分电阻效应。这使得隧道二极管在高频振荡、放大、高速开关及低噪声器件等方面具有独特应用优势。

碳化硅比热容: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碳化硅(SiC)的比热容是其关键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展现独特优势,尤其在高温应用中。当前,通过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科学家们已对碳化硅的比热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随温度升高的增大趋势及受纯度、晶粒大小、制备工艺影响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