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事件相机的工作原理、优点和应用场景

分享到:

事件相机(Event-based camera)是一种受生物启发的先进视觉传感器,也被称为动态视觉传感器(DVS,dynamic vision sensor)或DAVIS(Dynamic and Active-Pixel Vision Sensor)。与传统的固定帧率采集图像的标准相机相比,事件相机具有低延迟、高动态范围、低功耗和高时间分辨率等独特特点。
 
事件相机被称为一种仿生传感器,其研究领域被称为“仿生视觉”。制造事件相机的灵感源自于仿生学。在人眼中,存在一些视觉细胞对动态物体非常敏感。想象一下,当你面对一个静态房间时,你会逐渐观察它,这个过程会很缓慢(就像要找到房间里放着一本书的角落)。但是,如果突然有物体开始移动,我们的注意力会立即被吸引过去。传统相机呈现给我们的是前一种情况,即静止空间的图像。而事件相机的目标就是敏锐地捕捉到运动物体。
 
图1展示了事件相机和标准相机的数据采集过程。可以看出,当物体运动时,标准相机由于采样频率的限制会丢失部分数据,而事件相机则能够采集到更完整的数据。此外,当目标物体与相机相对运动时,标准相机容易产生运动模糊问题,受曝光时间等因素影响,而事件相机获得的数据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将通过介绍事件相机的工作原理、常见应用场景和数据处理范式,对事件相机进行简要介绍。
 
事件相机的工作原理
事件相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仅感知运动物体的传感器。每个像素都有一个独立的光电传感模块,在该像素处的亮度变化超过设定阈值时,将生成并输出事件数据(也称为脉冲数据)。由于所有像素都独立工作,事件相机的数据输出是异步的,并呈现出稀疏性的空间特点。这是事件相机与标准相机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其核心创新之所在。这种成像范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大大减少冗余数据,从而提高后处理算法的计算效率。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常基于特定的数学模型,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事件相机的数学模型。
 
为了方便介绍,我们首先定义一些名词和变量。假设亮度为L;事件相机中的亮度定义为实际亮度的对数值,即log(L)。那么,在时刻t,像素处的亮度增益记为ΔL,其中Δ表示微小时间间隔。当亮度变化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就会触发事件,该过程表示为ΔL > θ,其中θ表示设定的亮度变化阈值。通常情况下,阈值θ的取值范围为亮度的10%~50%。事件的极性用符号p来表示,如果亮度增强,则表示发生正事件;否则,表示发生负事件。最终触发的事件数据表示为(E, t, p),其中E表示事件的位置坐标。
 
图2展示了事件触发的效果。左图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生成的离散数据点,蓝色点表示正事件,红色点表示负事件;右图将整个时间段内的全部事件按像素位置堆叠在一起,形成一张图像。从右图可以看出,事件主要发生在物体的边缘上。这是因为当物体运动时(或相机运动时),物体的边缘与背景之间会产生更大的亮度变化。
 
事件相机的优点
事件相机具有低时延和高动态范围等优点。以下是事件相机的主要优势,可能不全面,但可以逐渐在使用中发现:
 
高动态范围和低时延:相邻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小于1微秒,能够实现低时延的数据采集。
 
抗运动模糊:传统相机在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会产生模糊,而事件相机几乎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如下图所示:
 
当拍摄慢速旋转的圆盘时:
传统相机
 
当拍摄快速旋转的圆盘时:
传统相机
 
可以看到,传统相机在快速旋转时产生了模糊效果,而事件相机能够完整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应用场景及处理范式
事件相机具有一些标准相机无法完成的任务,如高速运动估计和高动态范围建图等。此外,它还被用于传统视觉任务,如特征检测与跟踪、光流估计、3D重建和姿态估计等。
 
为了充分发挥事件相机的性能,研究人员开始思考如何从事件数据中提取更多有效信息的方法。目前,常见的事件数据表征方法包括独立事件、事件包、事件帧、体素栅格和3D点集等。这些方法可以应用于事件处理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前处理、核心处理和后处理。
 
对事件数据的主要处理方法可分为两类:逐个事件处理和事件群处理。前者将每个事件视为独立的处理单元,常用于降噪、特征提取和图像重建的滤波器中。通过比较当前事件与过去事件,完成系统状态的更新。同时,许多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也使用逐个事件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来训练分类器。
 
事件群处理方法将累积的事件数据进行处理。由于单个事件携带的信息有限,累积事件群的处理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噪声干扰,提高算法的可靠性。常用的数据表征方法包括事件帧、体素栅格和3D点集。在基于模型的方法中,事件数据通常被累积为事件帧,然后使用基于图像的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此外,还有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直接将整个事件包输入神经网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分类、光流估计、深度估计等任务,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结语
事件相机确实具有优于传统相机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数据处理困难和缺乏光强信息导致只有轮廓信息。事件数据在时间域上是连续的,但在值域上是离散的,这与常见的数字信号有所不同。因此,这样的数据无法使用传统RGB相机的方法进行处理。然而,事件相机仍能完成传统相机可完成的任务,如光流估计、特征提取、三维重建、模式识别和SLAM等。在未来,我们可以发挥两种相机各自的优势,我相信它们在我们手中将发挥最大价值。同时,希望能有更多人投身于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以上是对事件相机的简要介绍,包括工作原理、常见应用场景以及事件数据的表征方式和处理方法的说明。

 

关键词:罗姆传感器

继续阅读
探寻地磁传感器:未来科技与全球视野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对NB-IoT地磁传感器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在测量精度和长期稳定性方面。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提升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更严苛的应用需求。同时,通过集成先进的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NB-IoT地磁传感器将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化和自适应能力,以自动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应用场景。在功耗方面,研究将继续探索更低功耗的设计方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地磁传感器技术突破:难点攻克与性能跃升

NB-IoT地磁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实现的车位占用检测系统。该技术基于蜂窝网络构建,具有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等优点,能够通过无线方式将车位占用信息传输至云端服务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NB-IoT地磁传感器在智慧交通、智慧小区和智能停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通过提升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优化数据传输和环境适应性,解决了传统地磁传感器的痛点。

速来围观智能感知新篇章:NB-IoT地磁传感器

NB-IoT地磁传感器结合了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和地磁传感器技术,专为低功耗、广覆盖的物联网应用而设计。它通过高精度磁感应元件实时检测地磁场变化,利用NB-IoT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到云端服务器或应用平台,实现远程、低功耗、广覆盖的地磁数据获取。

碳化硅晶圆:特性与制造,一步了解

碳化硅晶圆的制造流程涉及前驱体净化处理、高温高压下的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碳化硅、定向生长以及后续加工等关键步骤。这些步骤共同确保了碳化硅晶圆的高品质制造。碳化硅晶圆因其高硬度、出色的耐磨性、高温稳定性、优异的电学性能、良好的透光性和抗辐射能力,在半导体和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碳化硅晶圆类型与检测场景速览

碳化硅晶圆在电子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宽带隙、高机械强度和高导热性使其成为硅基半导体的理想替代材料。其中,4H-SiC和6H-SiC是最常见的碳化硅单晶类型,前者在微电子领域应用广泛,后者更适用于光电子领域。碳化硅晶圆可根据杂质含量、晶格缺陷密度和表面质量等分为不同等级,如N型半绝缘体(SI)晶圆和低杂质(LD)晶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