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P技术:储能行业的火灾防控解决方案

分享到:

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风险也日益凸显。过去几年中,许多储能项目由于电池过热而遭受损失甚至引发严重事故。然而,在技术领域中,我们发现了一项创新解决方案——BTP技术(Battery Thermal Propagation)。该技术能够迅速控制和扑灭火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池热失控的危险。本文将深入探讨BTP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储能行业提供一种可行的防范方案。

电化学储能安全问题的挑战

随着储能电站数量的增加,电池引发的火灾事件也相应增多。目前已有数十起储能电站火灾的报道。尽管在过去十年中,电池技术在本质安全性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如从电池材料设计到单体电池的安全性能改进等,使得单体电池的失效概率大幅降低。然而,现有的消防系统和灭火技术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储能电站的需求。

已有安全装置存在的漏洞

虽然储能电站通常配备了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消防灭火系统,但仍发生多起储能电站火灾事件。这些火灾源自电池内部构件的损坏,导致短路、放电和产生热失控。目前的BMS和EMS管理系统只能采集并切断外部电源,无法在电池组中解决故障电池持续放电的问题。因此,单纯依赖于切断电源或自动灭火系统来控制火灾是不够的。

BTP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基于上述挑战,杨国建先生及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前移技术策略,即采用BMS+EMS+BTP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储能电池的早期监测、干预和降温处理。团队利用“电池热保护装置Battery thermal protector”对即将发生热失控的电池组进行安全管理。当被监控的电池达到一定温度时,该装置将自动启动,迅速切断充放电连接并释放故障电池组内的电压,阻止其他电池为故障电池持续提供电能并产生持续放电现象,从而消减故障电池的热集聚效应。通过早期干预和释能技术,BTP技术可以在源头消除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BTP技术的优势与前景

BTP技术的引入为储能行业带来了重要的突破,有效解决了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的安全隐患。通过控制和扑灭火灾,BTP技术为储能项目提供了以下优势和前景:

1. 火灾防控能力增强:

BTP技术通过早期干预和释能技术,能够快速切断故障电池组的电源连接并释放电压,有效防止电池持续放电和热集聚效应。这可以迅速控制火灾的蔓延,并降低火灾对储能电站和周边环境的危害。

2. 提高消防系统响应速度:

传统的消防系统通常需要时间才能启动,而BTP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切断充放电连接并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火灾扩大。这样可以减少火灾发生后的响应时间,提高消防系统的效率。

3. 减少损失并节约成本:

储能电站火灾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BTP技术的引入可以及时控制和扑灭火灾,减少火灾对设备和资产的损坏程度,从而降低重建和修复的成本。

4. 可与现有系统兼容:

BTP技术可以与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和能量管理系统(EMS)无缝集成,不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这降低了技术转型的风险和成本。

5. 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BTP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这将增加投资者和政府对储能项目的信心,推动储能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展。

综上所述,BTP技术在储能行业的火灾防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通过快速控制和扑灭火灾,BTP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池热失控带来的火灾风险,保护储能电站和周边环境的安全。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储能行业将迈向更加可持续和安全的未来。

 

关键词:电池管理

 

 

继续阅读
探寻地磁传感器:未来科技与全球视野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对NB-IoT地磁传感器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在测量精度和长期稳定性方面。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提升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更严苛的应用需求。同时,通过集成先进的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NB-IoT地磁传感器将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化和自适应能力,以自动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应用场景。在功耗方面,研究将继续探索更低功耗的设计方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地磁传感器技术突破:难点攻克与性能跃升

NB-IoT地磁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实现的车位占用检测系统。该技术基于蜂窝网络构建,具有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等优点,能够通过无线方式将车位占用信息传输至云端服务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NB-IoT地磁传感器在智慧交通、智慧小区和智能停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通过提升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优化数据传输和环境适应性,解决了传统地磁传感器的痛点。

速来围观智能感知新篇章:NB-IoT地磁传感器

NB-IoT地磁传感器结合了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和地磁传感器技术,专为低功耗、广覆盖的物联网应用而设计。它通过高精度磁感应元件实时检测地磁场变化,利用NB-IoT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到云端服务器或应用平台,实现远程、低功耗、广覆盖的地磁数据获取。

碳化硅晶圆:特性与制造,一步了解

碳化硅晶圆的制造流程涉及前驱体净化处理、高温高压下的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碳化硅、定向生长以及后续加工等关键步骤。这些步骤共同确保了碳化硅晶圆的高品质制造。碳化硅晶圆因其高硬度、出色的耐磨性、高温稳定性、优异的电学性能、良好的透光性和抗辐射能力,在半导体和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碳化硅晶圆类型与检测场景速览

碳化硅晶圆在电子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宽带隙、高机械强度和高导热性使其成为硅基半导体的理想替代材料。其中,4H-SiC和6H-SiC是最常见的碳化硅单晶类型,前者在微电子领域应用广泛,后者更适用于光电子领域。碳化硅晶圆可根据杂质含量、晶格缺陷密度和表面质量等分为不同等级,如N型半绝缘体(SI)晶圆和低杂质(LD)晶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