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晶振没有内置到芯片中?

分享到:

在电子设备中,一些应用需要高度稳定的交流信号,对频率的精确控制十分关键。传统上,LC振荡器被广泛用于生成这样的信号。然而,LC振荡器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电源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频率漂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出了一种基于石英晶体的振荡器,即晶体振荡器,可以产生高度稳定的信号。但奇怪的是,尽管现代芯片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我们很少见到晶振被内置到芯片中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晶振没有内置到芯片中呢?

 

图片2

 

实用性和成本

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芯片制作工艺可能还无法将晶振直接集成到芯片的内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的芯片制造工艺已经可以实现晶振的内置。那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一方面,有些应用并不需要非常高度稳定的信号频率,对于这些应用来说,内置晶振会增加成本,而且没有太多的实际效益。另一方面,即使应用需要高度稳定的信号频率,外部的晶振也可以通过封装在芯片旁边或者与芯片相连的方式来提供。

 

材料限制和成本考虑

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而晶体振荡器使用的是石英晶体。这两种材料无法直接结合在一起,但可以通过封装在一起的方式解决。然而,这样做会增加成本和复杂性,因为封装过程需要额外的工序和材料。

此外,石英晶体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如果将晶振直接内置到每个芯片中,无论应用需要多大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都会增加芯片的成本。相比之下,将晶振作为一个独立的元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晶振,更经济实惠。

 

频率灵活性和电路设计

将晶振内置到芯片中会限制其频率。一旦内置,频率就固定不变,无法更换晶振以提供不同的频率。然而,将晶振放在芯片外部,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不同频率的晶振。这对于一些应用来说非常重要,比如需要在不同频率下运行的系统或者需要频率可调的系统。

此外,将晶振作为独立的元件,可以简化芯片的电路设计和布局。在芯片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与晶振相关的布线和引脚,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而将晶振作为一个独立的元件,可以让芯片的设计更加灵活,布局更加紧凑。

尽管技术已经允许晶振内置到芯片中,但实际上,由于实用性、成本、材料限制以及频率灵活性等因素的权衡,晶振仍然很少内置到芯片中。与其内置晶振,现代芯片更倾向于提供丰富的时钟和频率控制选项,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通过外部晶振的使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频率,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因此,晶振没有内置到芯片中并不意味着技术的不足,而是一种基于实际需求和成本效益的选择。

 

继续阅读
IGBT单管性能突破与未来技术探索新动向

IGBT单管性能的提升对系统效率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如宽禁带半导体,优化芯片布局、电极设计和封装方式,以及精确控制工作状态,可以有效提高IGBT单管的击穿电压、耐高温性能,降低导通和开关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IGBT单管技术挑战与优缺点深度解析

IGBT单管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电力电子器件,具有高开关速度、低导通压降、高电压承受能力和热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高压直流输电等领域。然而,其制造成本高、性能受温度影响、开关损耗以及需要复杂驱动和保护措施等缺点也不容忽视。

IGBT单管:应用广泛,制程精湛,电力之选!

IGBT单管的制造涉及硅片处理、氮化硅沉积、掺杂处理、介电层沉积、金属化、平坦化以及封装等关键步骤,确保单管的电气性能和稳定性。IGBT单管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领域,实现高效电能转换与控制。然而,在大功率应用中,IGBT模块因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而更受欢迎。

ROHM开始提供业界先进的“模拟数字融合控制”电源——LogiCoA™电源解决方案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面向中小功率(30W~1kW级)的工业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开始提供LogiCoA™电源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以模拟控制电源*1级别的低功耗和低成本实现与全数字控制电源*2同等的功能。

隧道二极管技术:全球发展及未来探索

隧道二极管作为关键半导体器件,在高速开关、高频振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其技术革新,实现性能提升。同时,集成化、微型化及智能化发展也是未来重要方向。国际上隧道二极管研究集中在材料优化、制造工艺提升等方面,国内也呈现出蓬勃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