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于光伏领域的应用

分享到:

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其作用是实时监测和感知周围环境,然后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数字或模拟信号,指导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因此传感器在现代工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光伏设备市场是传感器应用的主要市场之一,约占整体传感器市场规模8%,主要涉及光纤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硅片、电池片、组件的生产设备中。

01.中国光伏市场长期向好,传感器大有可为

中国是光伏产业大国,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硅片、电池片、组件全球市场占有率均在70%以上。2022年,在疫情及国际形势等多重艰难背景下,光伏产业是为数不多处于高增长赛道的行业。

根据可再生能源协会数据:2022年中国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为357GW、318GW和288.7GW,分别同比增长57.5%、60.7%和58.8%。2022年光伏硅片、电池、组件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被持续看好。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80GW~330GW。预计中国光伏新增装机95GW~120GW,市场发展预期依然较高。 光伏设备传感器总规模10亿,增长率42% 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也带动了上游设备及部件市场的发展,2022年中国市场光伏设备用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近1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2%。 其中硅片设备领域传感器的增速高达60%,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硅片的规格直接影响中下游电池片、组件的生产成本,因此在硅片的生产工艺中对设备的精密度及灵敏度要求更高,因此对传感器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同样更高;此外硅片大尺寸、薄片化的趋势也同样促进了传感器在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上的应用及发展。

 

02.传感器在光伏设备中的应用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光伏设备生产可以概括为上游硅片制造、中游电池片制造和下游组件制造。在各个生产环节涉及到不同的加工设备。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生产工艺及相关生产设备的精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下图所示: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作用在各环节生产设备上,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施监测,达到对生产精度的控制。从市场规模来看: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在硅片、电池片、组件设备上的分布分别为38%、40%和22%。 从单一设备上来看:硅片生产过程中的单晶炉设备上传感器的用量是最大的,占硅片设备领域传感器规模的80%以上,单晶炉主要应用的传感器分别是:

光电传感器——采用红外传感器通过炉壁开孔获得固液界面平面处加热器的温度,进而间接获得热场温度,用于单晶炉的热场温度控制。

压力传感器——冷却水流量传感器装在炉体总回水管,其作用是万一水流断开后30秒切断加热器电源。

温度传感器——温度采集传送到控制系统PLC。

 

03.竞争格局-日系主导

从光伏设备市场传感器的品牌来看,欧姆龙、松下和基恩士等日系传感器品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三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占到了全国光伏设备市场的70%以上,市场高度集中。

而西门子虽然在整体光伏设备市场比重不大,但在硅片设备领域西门子的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其原因与西门子的KA客户战略密不可分。

 

未来随着下游设备厂商的降本需求进一步加大,高性价比是各大设备厂商的追求,因此在同等技术水平下,定价较高的基恩士、松下等品牌市场份额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04.光伏设备市场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高性能产品需求:随着中国光伏产业投资购买的不断扩大,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升级,传感器在设备上的用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对传感器的复杂性和兼容性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电池片技术的升级带来对设备精度要求的提升,因此可自我校准的传感器具有非常高的成本效益。通过自动校准,可以减少传感器的维护次数和时间,并大幅降低维护成本。

2,竞争加剧:来自设备厂商端降本增效的需求,在传感器性能基本达标的情况下,有高端向中高端产品过渡的趋势,尤其体现在电池片及组件的市场领域。

结语

传感器是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的检测装置。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变得活了起来,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传感器具有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等特点,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这些特点,让传感器在光伏领域有了更加出色充分的应用。

关键词:罗姆传感器

继续阅读
ROHM开始提供业界先进的“模拟数字融合控制”电源——LogiCoA™电源解决方案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面向中小功率(30W~1kW级)的工业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开始提供LogiCoA™电源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以模拟控制电源*1级别的低功耗和低成本实现与全数字控制电源*2同等的功能。

隧道二极管技术:全球发展及未来探索

隧道二极管作为关键半导体器件,在高速开关、高频振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其技术革新,实现性能提升。同时,集成化、微型化及智能化发展也是未来重要方向。国际上隧道二极管研究集中在材料优化、制造工艺提升等方面,国内也呈现出蓬勃态势。

隧道二极管技术突破:性能提升与难点攻克新路径

隧道二极管基于隧穿效应工作,需精确控制材料、掺杂和几何结构以提升性能。然而,其热稳定性差、电路设计复杂、脉冲幅度小以及制造难度高限制了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需研究新材料、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稳定性。

隧道二极管:隧穿效应揭秘,负阻特性引领新应用

隧道二极管,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隧穿效应工作,其核心结构是高度掺杂的p-n结,形成了非常窄的耗尽区。在电压作用下,电子能够直接通过量子隧穿效应穿越耗尽区,形成独特的非线性电流-电压关系,表现为负微分电阻效应。这使得隧道二极管在高频振荡、放大、高速开关及低噪声器件等方面具有独特应用优势。

碳化硅比热容: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碳化硅(SiC)的比热容是其关键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展现独特优势,尤其在高温应用中。当前,通过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科学家们已对碳化硅的比热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随温度升高的增大趋势及受纯度、晶粒大小、制备工艺影响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