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的工作原理介绍

分享到:

MOSFET全称:金属(metal)- 氧化物(oxide)- 半导体(semiconductor)场效应(field-effect transistor)晶体管,MOS结构毫无疑问是当今微电子技术的核心结构。早在20世纪60年代,Kahng和Atalla首次报道了这种结构,即现在的平面结构器件MOSFET,该结构具有热生长成的SiO2绝缘栅、表面反型沟道,以及衬底掺杂相反的源、漏区。下面将仔细介绍MOSFET的结构和电学特性。

罗姆 ROHM  MOSFET

图1 MOS电容和MOS晶体管

 

首先介绍下MOS电容,如下图所示,MOS电容由硅衬底和金属栅级之间夹一层薄SiO2组成,常用的栅极材料是铝(Al)或重掺杂多晶硅(poly),第二层金属沿着半导体背面,作为硅衬底的接地接触。

罗姆 ROHM  MOSFET

图2 MOS电容结构示意图

 

理想MOS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栅足够厚,在交流和直流偏置条件下可以看作一个等电势区;(2)氧化层是一个完美的绝缘体,在所有偏置下都没有电流流过氧化层;(3)在氧化层或氧化层-半导体界面没有电荷中心 ;(4)半导体均匀掺杂;(5)半导体与器件背面金属之间处于欧姆接触。

下面介绍MOS电容外加偏置的分析,假设正常工作情况下,硅衬底为N型,MOS电容背面接地,Vg定义为加到栅极上的直流偏置,首先仅从电荷角度分析:

当Vg>0时,MOS电容栅上有正电荷,为了保持电荷平衡,半导体-绝缘体界面会感应带负电的电子,从而导致半导体中的电子浓度由体内向氧化层-半导体界面增加,这种在氧化层-半导体界面附近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半导体体内浓度的情况一般称为“累积”。

当Vg<0时,意味着栅极加了负电荷,同理电子会被从氧化层-半导体界面排斥开,留下带正电的施主杂质离子,电子被耗尽,这种氧化层-绝缘层界面处电子和空穴浓度均小于背景掺杂浓度(NA,ND)被称为“耗尽”。

当Vg<<0时,意味着MOS电容栅极上加越来越大的负偏置,氧化层-半导体界面表面不再耗尽,表面区域的性质将从N型变为P型,少数载流子的浓度超过衬底多数载流子浓度,这种情况称为“反型”。

以上只是定性分析n型掺杂MOS电容的“累积”,“耗尽”,“反型”三种不同的偏置区,接下来从能带角度分析P型掺杂MOS电容的偏置。

金属的费米能级和单晶硅的费米能级是不同的,以P型半导体为例:

罗姆 ROHM  MOSFET

图3 P型掺杂金属和半导体初始费米能级图

由于金属和半导体两侧的功函数(费米能级到真空能级的距离)不同,在热平衡时真空能级会发生弯曲(出现自建电场),形成同一的费米能级。金属的载流子密度远远大于半导体,金属侧的电荷密度也就远远大于半导体,所以可以近似认为能带弯曲仅发生在半导体和二氧化硅一侧:

罗姆 ROHM  MOSFET

图4 P型掺杂金属和半导体热平衡费米能级图

两侧真空能级的差异,被称为平带电压(Vfb<0)。

接下来考虑半导体表面的载流子分布。由图可知,在接触面附近半导体的费米能级相对于价带被抬高了,这意味着在接触面附近电子的浓度增加了,空穴的浓度减少了。

如果我们在金属上施加等于一个平带电压的反向偏压(Vg=Vfb),此时能带恢复到原始状态,氧化层-半导体界面载流子浓度等于掺杂浓度,此时状态称为平带状态。

罗姆 ROHM  MOSFET

图5 P型掺杂金属和半导体施加平带电压费米能级图

如果我们在金属栅施加小于平带电压的偏压(Vgb<Vfb),将金属侧的真空能级抬升至半导体侧的真空能级以上,此时的半导体在接触面附近的费米能级会降至初始的费米能级以下。此时氧化层-半导体界面的空穴浓度上升,超过掺杂浓度,由于氧化层-半导体界面的多数载流子浓度上升,多数载流子开始积累,我们称为偏压大于平带电压的情况为累积状态。

罗姆 ROHM  MOSFET

图6 P型掺杂金属和半导体累积状态费米能级图

 

当偏压大于平带电压的时候(Vgb>Vfb),氧化层-半导体界面载流子浓度下降,由于载流子浓度小于掺杂浓度,导致半导体表面出现空间电荷区(也就是耗尽区),这时候我们称半导体进入耗尽状态。

假设半导体费米能级与本征费米能级之间的差值为Vs,如果我们施加的偏压Vgs>Vs+Vfb,费米能级就会超过本征费米能级,此时氧化层-半导体界面的电子浓度以及超过了空穴浓度,多数载流子从空穴变成电子,此时我们称半导体进入反型状态。

罗姆 ROHM  MOSFET

图7 P型掺杂金属和半导体反型状态费米能级图

以上从电荷和能级角度分别分析N型和P型掺杂MOS电容的直流偏压特性,实质上N型和P型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栅极所加电压相反而已。

关键词:MOSFET

继续阅读
PIN二极管:技术挑战与性能优化之道

PIN二极管作为关键的微波半导体器件,其性能提升涉及多个方面。首先,精确控制I层的掺杂浓度和分布是关键,需严格把控材料选择、切割、清洗、扩散、退火等制造过程的工艺稳定性。其次,优化PIN二极管的温度特性、高频性能以及集成化水平也是技术挑战。

PIN二极管:原理揭秘与多元应用场景探索

PIN二极管是一种特殊半导体器件,由P-I-N三层结构组成,具有高阻抗和低噪声特性。其I层在施加不同直流电压时,载流子数量变化影响阻抗状态,可用于微波信号的通断控制。PIN光电二极管在高速通信和传感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如光信号响应和安防系统应用。

变频电机与普通电机:应用与发展全景解析

变频电机通过改变供电频率实现调速,具有调速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在工业自动化、风力发电等领域应用广泛。普通电机则固定转速,结构简单且经济,适用于恒速运转和成本敏感场合。国内变频电机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在可靠性等方面仍有差距;普通电机发展平稳,面临能效和环保挑战。

电机技术革新:变频与普通电机的进击之路

变频电机通过变频器实现转速连续可调,提升变频器性能是提升变频电机性能的关键。优化变频电机设计和选用高性能材料可提升整体性能。普通电机在控制方式和节能性能上存在局限,而变频电机具有更高控制精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工业自动化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变频电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智能化和与其他设备的集成,提高设备可靠性和降低生产成本。

变频电机VS普通电机:原理特点全解析

变频电机与普通电机在原理和结构上有显著区别。普通电机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力工作,具有固定转速和功率。而变频电机采用变频技术,通过变频器调整电流频率控制转速,实现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负载需求。结构上,变频电机包含变频器和控制系统,定子设计更复杂以提高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