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事件相机的工作原理、优点和应用场景

分享到:

事件相机(Event-based camera)是一种受生物启发的先进视觉传感器,也被称为动态视觉传感器(DVS,dynamic vision sensor)或DAVIS(Dynamic and Active-Pixel Vision Sensor)。与传统的固定帧率采集图像的标准相机相比,事件相机具有低延迟、高动态范围、低功耗和高时间分辨率等独特特点。
 
事件相机被称为一种仿生传感器,其研究领域被称为“仿生视觉”。制造事件相机的灵感源自于仿生学。在人眼中,存在一些视觉细胞对动态物体非常敏感。想象一下,当你面对一个静态房间时,你会逐渐观察它,这个过程会很缓慢(就像要找到房间里放着一本书的角落)。但是,如果突然有物体开始移动,我们的注意力会立即被吸引过去。传统相机呈现给我们的是前一种情况,即静止空间的图像。而事件相机的目标就是敏锐地捕捉到运动物体。
 
图1展示了事件相机和标准相机的数据采集过程。可以看出,当物体运动时,标准相机由于采样频率的限制会丢失部分数据,而事件相机则能够采集到更完整的数据。此外,当目标物体与相机相对运动时,标准相机容易产生运动模糊问题,受曝光时间等因素影响,而事件相机获得的数据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将通过介绍事件相机的工作原理、常见应用场景和数据处理范式,对事件相机进行简要介绍。
 
事件相机的工作原理
事件相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仅感知运动物体的传感器。每个像素都有一个独立的光电传感模块,在该像素处的亮度变化超过设定阈值时,将生成并输出事件数据(也称为脉冲数据)。由于所有像素都独立工作,事件相机的数据输出是异步的,并呈现出稀疏性的空间特点。这是事件相机与标准相机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其核心创新之所在。这种成像范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大大减少冗余数据,从而提高后处理算法的计算效率。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常基于特定的数学模型,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事件相机的数学模型。
 
为了方便介绍,我们首先定义一些名词和变量。假设亮度为L;事件相机中的亮度定义为实际亮度的对数值,即log(L)。那么,在时刻t,像素处的亮度增益记为ΔL,其中Δ表示微小时间间隔。当亮度变化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就会触发事件,该过程表示为ΔL > θ,其中θ表示设定的亮度变化阈值。通常情况下,阈值θ的取值范围为亮度的10%~50%。事件的极性用符号p来表示,如果亮度增强,则表示发生正事件;否则,表示发生负事件。最终触发的事件数据表示为(E, t, p),其中E表示事件的位置坐标。
 
图2展示了事件触发的效果。左图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生成的离散数据点,蓝色点表示正事件,红色点表示负事件;右图将整个时间段内的全部事件按像素位置堆叠在一起,形成一张图像。从右图可以看出,事件主要发生在物体的边缘上。这是因为当物体运动时(或相机运动时),物体的边缘与背景之间会产生更大的亮度变化。
 
事件相机的优点
事件相机具有低时延和高动态范围等优点。以下是事件相机的主要优势,可能不全面,但可以逐渐在使用中发现:
 
高动态范围和低时延:相邻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小于1微秒,能够实现低时延的数据采集。
 
抗运动模糊:传统相机在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会产生模糊,而事件相机几乎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如下图所示:
 
当拍摄慢速旋转的圆盘时:
传统相机
 
当拍摄快速旋转的圆盘时:
传统相机
 
可以看到,传统相机在快速旋转时产生了模糊效果,而事件相机能够完整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应用场景及处理范式
事件相机具有一些标准相机无法完成的任务,如高速运动估计和高动态范围建图等。此外,它还被用于传统视觉任务,如特征检测与跟踪、光流估计、3D重建和姿态估计等。
 
为了充分发挥事件相机的性能,研究人员开始思考如何从事件数据中提取更多有效信息的方法。目前,常见的事件数据表征方法包括独立事件、事件包、事件帧、体素栅格和3D点集等。这些方法可以应用于事件处理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前处理、核心处理和后处理。
 
对事件数据的主要处理方法可分为两类:逐个事件处理和事件群处理。前者将每个事件视为独立的处理单元,常用于降噪、特征提取和图像重建的滤波器中。通过比较当前事件与过去事件,完成系统状态的更新。同时,许多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也使用逐个事件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来训练分类器。
 
事件群处理方法将累积的事件数据进行处理。由于单个事件携带的信息有限,累积事件群的处理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噪声干扰,提高算法的可靠性。常用的数据表征方法包括事件帧、体素栅格和3D点集。在基于模型的方法中,事件数据通常被累积为事件帧,然后使用基于图像的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此外,还有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直接将整个事件包输入神经网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分类、光流估计、深度估计等任务,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结语
事件相机确实具有优于传统相机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数据处理困难和缺乏光强信息导致只有轮廓信息。事件数据在时间域上是连续的,但在值域上是离散的,这与常见的数字信号有所不同。因此,这样的数据无法使用传统RGB相机的方法进行处理。然而,事件相机仍能完成传统相机可完成的任务,如光流估计、特征提取、三维重建、模式识别和SLAM等。在未来,我们可以发挥两种相机各自的优势,我相信它们在我们手中将发挥最大价值。同时,希望能有更多人投身于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以上是对事件相机的简要介绍,包括工作原理、常见应用场景以及事件数据的表征方式和处理方法的说明。

 

关键词:罗姆传感器

继续阅读
PIN二极管:技术挑战与性能优化之道

PIN二极管作为关键的微波半导体器件,其性能提升涉及多个方面。首先,精确控制I层的掺杂浓度和分布是关键,需严格把控材料选择、切割、清洗、扩散、退火等制造过程的工艺稳定性。其次,优化PIN二极管的温度特性、高频性能以及集成化水平也是技术挑战。

PIN二极管:原理揭秘与多元应用场景探索

PIN二极管是一种特殊半导体器件,由P-I-N三层结构组成,具有高阻抗和低噪声特性。其I层在施加不同直流电压时,载流子数量变化影响阻抗状态,可用于微波信号的通断控制。PIN光电二极管在高速通信和传感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如光信号响应和安防系统应用。

变频电机与普通电机:应用与发展全景解析

变频电机通过改变供电频率实现调速,具有调速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在工业自动化、风力发电等领域应用广泛。普通电机则固定转速,结构简单且经济,适用于恒速运转和成本敏感场合。国内变频电机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在可靠性等方面仍有差距;普通电机发展平稳,面临能效和环保挑战。

电机技术革新:变频与普通电机的进击之路

变频电机通过变频器实现转速连续可调,提升变频器性能是提升变频电机性能的关键。优化变频电机设计和选用高性能材料可提升整体性能。普通电机在控制方式和节能性能上存在局限,而变频电机具有更高控制精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工业自动化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变频电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智能化和与其他设备的集成,提高设备可靠性和降低生产成本。

变频电机VS普通电机:原理特点全解析

变频电机与普通电机在原理和结构上有显著区别。普通电机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力工作,具有固定转速和功率。而变频电机采用变频技术,通过变频器调整电流频率控制转速,实现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负载需求。结构上,变频电机包含变频器和控制系统,定子设计更复杂以提高能效。